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1:58    次浏览
您是否见到过能拍“声音”的电子警察?听说能识别车牌,你还听到过能识别人脸的么?货车闯禁还能预警?蜀黍告诉你,这些“黑科技”都能成为现实。 正在进行的交通大整治,是上海深化公安改革的一块“试金石”和“磨刀石”。不设时间表,没有完成时,也不搞“人海战术”,在交通管理上,这看似一个“悖论”。支撑它的,除了机制改革,更多的是科技创新。今年3月下旬以来,随着交通整治在上海市推开,各种亮眼的科技创新开始“刷爆”市民眼球,粗略一算,不下十余种。其中最为吸引人的,当属最近正在试点的电子警察抓拍乱鸣号。连“声音”都可以抓拍,当真是用尽了“洪荒之力”。是的,更多“黑科技”正在陆续出炉。比如,中环线被闯禁大货车压垮后,各方一直呼吁的货车闯禁预警系统即将列装;电子警察也将从单一抓拍车牌,向人脸识别、车辆特征识别不断“进化”。这仅是交通管理一隅。在更广泛的治安管理、人流预警、犯罪打击、阳光警务、窗口服务等领域,基于大数据的应用,各类科技创新也层出不穷。通过机制创新和科技助力,打造上海现代警务机制升级版,让管理更高效,让执法更透明,让打击更有力,已经成为上海公安改革能力提升的核心。 连“声音”都可以抓拍? 近日,途经延安路华山路路口的驾驶人会被一块醒目的黄色警示牌所吸引,上面是“电子警察抓拍违法鸣号”的字样,下面滚动显示着涉嫌违法鸣号的车辆车牌信息。 ? 上海交警通过声纳抓拍技术成功处罚了首例违法鸣号车辆。真能拍“声音”?的确如此。通过军用技术中定位狙击手的科技手段,上海交警开发了声纳技术抓拍违法鸣号辅助系统,就是为了破解违法鸣号现场查处难的困境。上海市交警总队科技处处长桑建刚说,机动车违法鸣号是即时行为,靠路口民警人工判断,差错难免,即使认准了目标,遇到驾驶员抵赖,也缺少有力证据。如何突破执法瓶颈?上海交警科技部门经过科技攻关,采用声呐探测技术,捕捉违法鸣号声源,并将其转换为特殊颜色的可视波纹图,通过电子警察的辅助拍摄,固定下来,成为证据。在上海延安路华山路路口,距离警示牌不远处,高架下方伸出一根杆子,悬挂着一个花洒形状的仪器,这就是用来取证违法鸣号的声呐。一旦锁定鸣号声源,立刻联动电子警察,自动抓拍四张照片:现场全景照片、车辆声源模拟照片、违法车辆照片和车牌特写照片。违法鸣号被抓拍后,除了违法车牌信息被公示在警示牌上,抓拍的照片也将第一时间传送到现场执勤交警的手机上,作为执法的辅助证据。据统计,从9月21日至10月9日,这一系统已经抓拍途经车辆违法鸣号470余起,平均每天约26起。 还能识别人脸?真的有可能 抓拍违法鸣号看似神奇,其实也只是电子警察抓拍功能的一个拓展。桑志刚说,未来,上海的电子警察将实现三种转变:安装从固定向移动转变,功能从单一向复合转变,抓拍从车牌向人脸转变。这其中,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,将以前许多看似不可能的设想变成了可能。 ? 智能人脸识别技术“现在通过人脸识别、以图搜图等高科技,把图片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,与预先设定的模型进行比对碰撞,我们可以在海量车辆照片中筛选出这样的违法行为,作为处罚依据。”桑建刚介绍,截至10月9日,上海70套试点中的电子警察,已经成功抓拍录入“不系安全带”违法行为1350起,“开车打手机”违法行为45起。人脸识别的应用远不止于此。同属“黑科技”的“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”,也是基于这一技术原理。被“注销”、“吊销”、“撤销”、“暂扣”驾驶证和“超分”(满12分)的违法驾驶人,按照法律已经失去了驾驶资格,但有不少人铤而走险依然开车上路,其中甚至有不少毒驾前科的驾驶人,严重威胁交通安全。“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”就是通过抓拍高清人脸图片,通过以图搜图的功能,与预设黑名单进行识别比对,一旦发现被抓拍驾驶员有“失格”嫌疑,马上向指挥中心和最近的交警发出警报,从而及时拦截。据统计,截至10月9日,全市已经有149名“失格”驾驶员被这一系统查获,其中包括7名“毒驾”人员。 货车闯禁能预警? 除了人脸识别,对车辆特征的识别技术,也将给交通管理带来重大变革。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,今年5月23日,中环线被违法上高架的货车压断,事故教训惨痛,也引发了人们对有效监管的深思。因此,借助于车辆特征识别技术,一种针对货车闯禁上高架的智能识别和拦截系统,已经开始试点应用。 ? 高清探头将捕捉大型货车违法闯入禁区的行为,再经人工识别确认后,违法记录将录入电子警察系统。相对于普通车辆,货车具有相对独特的外形结构,针对这些特征点进行勾画,转化为数据进行识别比对,一旦比中马上报警,通知交警在前方匝道口拦截,处罚后驱离高架,这一技术已经成熟,在试点期间,准确率颇高。目前,交警科技部门还在研发拓展电子警察抓拍“机动车不按规定交替通行”、“机动车不礼让行人”、“机动车违规使用远光灯”、“路口大弯小传”等违法,同时结合“汽车电子标签”的应用,完成电子警察抓拍“超限车、危化品车、货车等重点车辆不按规定路线、范围行驶、超速、违停”等综合技术运用试点。“未来,即使是两辆一模一样的车辆,如果其中一辆有套牌嫌疑,我们的技术可以精细化识别车辆间的细微差别,比如车辆检验标志粘贴的位置,车前窗物品的摆放位置,通过大数据分析从中发现逻辑矛盾,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。”桑建刚说。 媒体观点:上海的公安改革,核心是补短板,提升能力。科技的助力,机制的革新,把有限的警力高效地投入最需要的地方,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,从而提升执法能力和效率,这是唯一出路,也是改革方向。 (内容来源于新华网)小编 / 立立